內容簡介
博物館中的「光」並非越亮越好,博物館館員需要考量的是,如何讓觀眾清晰地觀賞文物,同時也減少光對文物的傷害——這考驗著館員對於照明原理的了解,並依各館藏品類型進行適度調整,進而制訂照明計畫。
如何為文物選用合適的光源和燈具?本書集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自2011年起進行的照明實驗研究成果,並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館員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者攜手,深入淺出說明學理及實務工作的秘辛。
作者介紹
鄭勤思 Nana
臺史博的修復師,負責科學分析、修護和展示保存工作,論文研究博物館照明,現在是成大工學院博士生,以科學理性和感性解析事物,是最大的樂趣。
柏戰 John Burke
曾擔任畫框師、修復師及修復與藏品部門主管,在藝術畫廊、歷史遺址及博物館工作超過50年。現為臺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,專注於藝術修復與策略規劃,喜愛看到學生超越自己。他最愛的臭豆腐攤就在拔林火車站附近的渡子頭。
翁誌勵 Weng, Chih-Li
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,研究領域為文物預防性保存,及理論物理與數值模擬計算;並負責展櫃微環境控制與展示照明相關工作。
羅鴻 文 Luo, Hung-Wen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古所助理教授,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學博士,主要研究領域為博物館文物典藏、紙質與攝影文物修護、數位色彩管理、博物館照明等。
謝佩芳 HSIEH, PEI-FANG
臺史博專案助理,原理科背景,卻一腳踏入歷史學研究學生制服的穿與不穿,喜歡從事物質文化研究、或透過科學儀器了解文物中所隱藏的故事,未來持續努力運用所學,結合邏輯分析解決問題。
目次
序
與光共舞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…05
1 博物館照明原理及測量
1-1 博物館光環境的兩難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2